工龄可以分为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也称为连续服务年限或连续工作年限。它常用来评价职工是否稳定就业。在中国,工龄对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计算养老金和其他福利具有法律意义和影响。职工的缴费工龄越长,通常意味着他们累计的社会保险基数更高,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待遇。需要注意的是,工龄可以被买断,职工可以选择将工龄卖给企业。企业以年工龄计价,不论员工的性别、年龄,一次性支付员工连续工龄的费用。还有特殊工龄的计算方式。
下面新社通一起来看下,以石家庄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
谢某:退休城市:石家庄,缴费年限:36年,退休年龄:58周岁,缴费系数:140%
谢某退休后退休金测算: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458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304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4580+3040=7620元。
老郑:退休城市:石家庄,缴费年限:40年,退休年龄:58周岁,缴费系数:90%
老郑退休后退休金测算:
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402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216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4020+2160=618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经过详细计算,谢某与老郑在养老金方面的差距主要归因于他们不同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档位,这一差距量化后为1440元,即,谢某的养老金7620元相较于老郑的养老金6180元多出的部分。
如何提高养老金?提高养老金的路径,你知道几个?
提高养老金以下几种方法了解一下:
避免提前退休:
退休年龄越晚,缴费年限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会越小,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关注个人健康状况:
保持健康:养老保险制是终身制,养老金会一直发放到离世为止。因此,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延长寿命,也是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有效途径。
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参保:
考虑工作地点: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缴纳社保,会获得更好的养老金待遇。
社会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对养老金待遇有很大影响。
延长缴费年限:
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之一是累计缴费满15年,但仅仅满足这一条件可能无法获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因此,在15年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缴费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量避免中途断缴,因为断缴会影响缴费年限的累计。
提高缴费档次:
在个人经济能力范围内,尽可能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以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比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更高的缴费基数,这样每月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就会更多。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