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增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在岗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给“中人”的特别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那些在新的要求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人员的特别补偿。它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法规。但总的来说,它是为了补偿你以前的工龄而设立的。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厦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养老金的调整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退休人员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享受晚年时光。新社通提供最新规划方案,点击下方领取自己专属的方案吧!
根据退休金计算公式,跟着新社小编一起来看看,假设以下三个条件保持不变:平均薪资水平一致、缴费所在城市相同、以及个人退休年龄,想要了解的是,在社保缴费年限分别为23年、27年、32年的情况下,退休后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厦门退休、出生年份、退休年龄和缴费系数等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社保交23年:1810元+580元=约2390元。
社保交27年:2130元+680元=约2810元。
社保交32年:2520元+810元=约3330元。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短有人可能会注意到养老金主要因素并没有提到工龄,并不是每位退休人员的工龄越长,所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只是特殊情况下才会有,而养老金的领取原则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我们还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多交养老保险,退休后才能领更多的养老金。
退休前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才会更多一些。
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区别是什么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自由职业者、无雇工的个体户等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基本保险、退休待遇计算方法与职工养老保险一致。
职工社保则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大保险,保险更为全面。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社保:个人缴纳社保必须拥有当地户籍,没有当地户籍只能参加城镇职工社保。
职工社保:就是在做打工人交的社保,跟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社保是由公司和个人一起交。
生育待遇不同:
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取决于其是否缴纳了生育保险。
一般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自行缴纳的社保中只包含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无法单独缴纳生育保险,因此无法享受生育津贴,只能在医疗保险账户状态正常的情况下,享受极少部分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但如果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了基本生育保险,就可以申请领取生育津贴。具体领取情况如下:
一、生育津贴的领取条件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且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满一定时间(通常为6个月以上)。
二、生育津贴的计算方式
生育津贴的计算公式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天)×假期天数。假期天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正常产假、晚育假、难产假、多胞胎生育假以及流产假等。
女职工生育享有生育津贴,以职工产假或者计划生育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前12个月生育保险月人均缴费基数除以30计算。计发天数为:顺产的,158天;难产、剖宫产的,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