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待遇还会受到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接下来随社保丫丫一起了解具体详情吧。
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一般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第一,基础养老金=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在社保平均工资、退休城市和法定退休年龄这三个要素均保持相同的条件下,社保总缴年数分别为27年、28年、31年时,未来退休后可以拿多少?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锦州退休、都按60%缴纳,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社保交27年:
基础养老金=218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80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2980元。
社保交28年:
基础养老金=226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82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3080元。
社保交31年:
基础养老金=25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91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3410元。
养老金体系由两大支柱构成: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其金额的四大要素分别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保缴费档次、累计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即个人退休时所在省份的平均薪资,是养老金计算与发放的重要基准。它不仅影响养老金的初始金额,还关联着养老金的增长速度及养老保险的缴费上限。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薪资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养老金的数额也会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