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能否选择断交?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可以断交。灵活就业人员为自愿参保,未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也是自愿缴纳,因此可以中断。但断交养老保险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
丧失医疗报销资格:
停缴社保不仅意味着养老金账户“停滞”,还会丧失医疗报销资格。在生病住院时,如果中断缴费,将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所有医疗费用都需自行承担。
影响养老金待遇:
累计缴费年限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断交养老保险,将影响累计缴费年限,进而影响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灵活就业人员如果断交养老保险,可能导致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未能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条件,从而无法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失去社保补贴机会:
有些地区对灵活就业者提供社保补贴,比如50岁以上的男性、4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申请。但享受补贴的前提是必须处于正常参保状态。一旦中断缴费,这些补贴机会可能会溜走。
因此,虽然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可以断交,但灵活就业人员尽可能保持连续缴纳,以确保退休后能够享受到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和更全面的社保。如果确实无法继续缴纳,也应及时了解相关方案和法规,以便在后续需要时能够顺利恢复缴费并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
职工社保和灵活就业社保的区别有哪些?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是为切实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社会保险权益,针对不同类别的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不同的社保优惠。
职工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保险的缴纳是由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的,具体的缴纳比例和金额会根据职工的工资基数进行调整。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体方式有两种:
1、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个人承担,可以在参保地所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可选择按月、按季度、按半年、按年等方式缴纳。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中断或恢复缴费,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不会因中断而减损权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的待遇与企业职工一样。
2、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按年、按档次缴纳,缴费档次按照当地人社部门公布数额为准
职工社保则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承担较大比例,职工个人承担较小比例。
生育待遇不同:
灵活就业人员,不能交生育保险,肯定没有生育津贴。少数省份灵活就业医保可以报销产检和分娩费用,绝大多数省份是没有生育费用报销的。如果灵活就业人员丈夫交了生育保险,丈夫可以申请一次性生育补助,有2000左右。
参保女职工生育或终止妊娠当月按要求正常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
且当前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六个月以上(含补缴)的,具备生育津贴申领条件;
连续缴费不足六个月的,可在满六个月后申领生育津贴。
领取生育津贴的当月应按要求正常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