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和养老金区别是什么?如下
概念不同:退休金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在员工退休后一次性或定期支付的一种福利。而养老金是基于社会保险体系,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退休后根据缴费情况和标准发放的一种社会保险待遇。
概念不同:退休金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在员工退休后一次性或定期支付的一种福利。而养老金是基于社会保险体系,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退休后根据缴费情况和标准发放的一种社会保险待遇。
缴费方式不同:
退休金:无须缴费,直接享受
退休金最大的特点是无需个人缴费。享受退休金的条件,通常是由单位根据职工的工龄、职位、贡献等综合考量后设定的。简单来说,只要符合相关要求,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领取。
养老金:缴费是基础
养老金的发放有一个前提:缴费满一定年限。根据现行要求,职工需要累计缴纳社保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而在职期间,个人缴纳的部分记入个人账户,企业代缴的部分则进入统筹基金。
下面随着新社君一起来看看,个人缴31年社保退休工资多少??
退休城市:天津,性别:男,出生年份:1965,总缴年数31年,缴费档次:100%,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
基础养老金≈2860元
个人养老金≈248160÷132≈1880元(养老保险计发月数: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每月可领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2860+1880≈4740元
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出,每月可以领取约4740元。
那么,如何可以多领养老金呢?
1、延长缴费年限:社保只要交满15年就能领到养老金,但这个15年其实是最低标准,能领到的养老金非常低,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尽量多交几年;
2、提高缴费基数:缴费基数是按用户实际工资来算的,缴费基数越大,能领的就越多;
3、尽量在大城市退休:退休时可以拿多少钱,也和退休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直接挂钩。平均工资水平越高,拿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
个人账户积累:对于实行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积情况也会影响退休金的数额。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累积的越多,退休后能够获得的退休金也就越高。
缴费金额:除了缴费年限外,缴费金额也是影响退休金数额的重要因素。缴费金额越高,个人在退休后可以获得的退休金也就越高。这是因为缴费金额直接反映了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越高,退休后的生活需求也就越高,因此需要更高的退休金来生活。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是计算养老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养老保险关系中,缴费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就越高。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尽早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并持续缴纳,是增加未来养老金数额的有效途径。
社平工资:社平工资即所缴费城市或省份上年度的平均工资,是计算退休金的一个基数。例如2023年,上海社平工资12183元、山东7795元、河南社平只有5965元,上海是河南的2倍,这一基数全国差距较大。
天津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2025退休金计算方法:
退休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部分,缴费年限是计算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同样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缴费15年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20年可以领取20%,缴费30年可以领取30%,缴费40年可以领取40%,完全成正比的。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缴费年限×1%。这个公式考虑了个人的缴费基数和当地的平均工资,以及缴费年限,从而确定每月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金额。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举个例子,男职工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女职工生产、服务岗位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个月。女职工管理、技术岗位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个月。
也就是说,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越多,退休年龄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