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医保报销范围因地区和方案调整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多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以下是对慢性病医保报销范围的概述:
1、常见的慢性病报销范围: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
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49种扩大到68种,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的29种扩大到68种。新增病种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痛风、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等慢性常见疾病。
具体病种如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癫痫、精神病、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饮食控制无效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帕金森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等。
2、地区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报销比例、限额以及报销流程可能因地区和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参保人员及时了解当地的具体方案,并按法规进行病种认定和报销申请。
3、其他注意事项:
认定与申请:患者需要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慢性病认定,并按照法规提交相关材料申请报销。
复审与续报:部分门诊慢特病病种需定期进行复审,复审结果将影响后续医保待遇的享受。参保人员应在复审期限截止日前申请复审,未在法规时间内提出复审申请的,复审期限截止后不再继续享受相应待遇。
定点就医:患者需要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方案了解:患者及时了解当地医保方案的具体内容,以便充分利用医保方案带来的便利和优惠。
综上所述,慢性病医保报销范围涵盖了多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报销标准和限额因地区和方案而异。患者需要及时了解当地医保方案的具体内容,并按照法规进行慢性病认定和报销申请。
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方案有所不同,但总体框架如下:
1、报销条件:
就医过程中,患者需要妥善保存以下材料,以便后续报销:
?门诊报销?:门诊发票、合作医疗证历本(或病历)。?
?住院报销?:住院发票、合作医疗证历本(或病历)、费用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
?特殊病种报销?: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相关化验报告单等。
2、报销流程:
门诊报销流程:
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参保患者凭本人医疗卡、有效身份证(无身份证的凭户口簿)在区内乡镇级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刷卡报销。
乡镇卫生院就诊报销比例一般为40%~70%,部分地区如上海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可达70%。每次就诊的检查费、手术费及处方药费也有限额。
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一般按60%~80%的比例报销,部分地区如上海可达8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有一定法规,如10元或50元等。
提交材料申请报销:
在市外或其他非直接刷卡报销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需收集门诊发票、合作医疗证历本(或病历)等材料。
将报销所需资料备齐后交村(社区)合作医疗联络员,由其审核后报镇合作医疗联络员,再送区农易办结报中心进行报销。
住院报销流程:
可以直接刷卡报销:
参保患者在区内及区外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结账时可直接刷卡报销。
报销比例根据医疗机构等级有所不同,乡镇卫生院一般为80%~90%,一级医院为70%~90%,二级医院为60%~80%,三级医院为50%~70%。
提交材料申请报销:
在市外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参保患者,应在出院后三个月内,由参保人或其家属带医药费用原始发票(复印件无效)、住院医药费用汇总明细清单、出院小结及门诊病历、患者身份证、医疗卡、户口簿、经办人身份证等材料,到区服务中心新农合窗口报销医药费用。
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流程:
申请流程:
参保患者需持二级及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及有关检查、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及医疗机构证明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审批表》,向新农合业管中心提出申请。
经区新农合办审核批准后,其门诊医药费用(不包括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医药费用)可以列入新农合基金的报销范围,按住院报销标准以年度为单位报销。
3、审核与结算:
住院费用:在市、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费用,可以直接获得补助;在省级定点及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费用,需要到乡镇农医所进行补偿。
定点机构门诊:按家庭门诊帐户现金额直接减免,超出部分自付,定点医疗机构会及时与农医所结算。
特殊病种门诊:需要向新农合业管中心提出申请,经区新农合办审核批准后,其门诊医药费用(不包括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医药费用)可以列入新农合基金的报销范围,按住院报销标准以年度为单位报销。
4、缴费基数:
保留票据:就医时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票据和证明材料,以备报销时使用。
及时缴费:参保人员需每年按时缴纳新农合费用,以免影响享受医保待遇。
不同地区的报销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参保人员详细了解当地的具体方案法规。
综上所述,新农合报销方式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报销途径和准备相应的报销材料。同时,也要关注当地医保方案的调整和变化,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报销法规。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