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关于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大家都很关心的,对于自己年轻的时候都缴费社会保险的,到退休的时候就可以领取退休养老金了,那究竟能领取多少?是怎么计算的?很多老年人都不太了解,因为每个人的领取金额是不一样的。养老保险福利是退休金、退休费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的。
工龄:工龄的计算可能受到职工请假、离职、跳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据新社保网小编获悉,
下面新社APP一起来看下,以北京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
希某:退休城市:北京,缴费年限:37年,退休年龄:56周岁,缴费系数:100%
希某退休后退休金测算: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527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306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5270+3060=8330元。
老韩:退休城市:北京,缴费年限:39年,退休年龄:56周岁,缴费系数:60%
老韩退休后退休金测算:
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443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193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4430+1930=636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计算所得出:希某与老韩的差别,缴费年限、缴费档位不同的情况下,差别8330-6360=1970元。
影响养老金标准的因素有哪些?
退休年龄:养老金数额也有一定影响。实际退休年龄主要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因此实际退休年龄的早晚会直接影响到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一般来说,退休年龄越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越小,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可能越高(但需注意,这还需考虑基础养老金等其他因素)。
缴费档次:养老保险实行60%至300%的浮动缴费档次,尽可能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来增加养老金收入。比如,企业高层可以选择高于100%的缴费档次,而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考虑提高至更高的档次。
缴费年限:是指参保人员退休前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数。每满12个月按一年计算,不满一年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累计缴费年限并不要求连续不中断缴纳。
社会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是影响基础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金额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