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待遇还会受到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接下来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具体详情吧。
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一般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第一,基础养老金=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第三,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指数*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系数
(注: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是最复杂的一部分,因为各个省份的计算方式都有不同。但是大部分都跟养老金计算基数挂钩,根据建立个人账户制,以前的缴费年限和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综合计算而来。)
根据计算公式:在社平工资、退休城市、退休年龄都一样的情况下,跟着社保网-APP一起来看看,缴费年限分别为35年、38年、42年时,退休金是多少呢?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河北石家庄退休、出生年份、退休年龄均保持不变,缴费系数都按200%缴纳的情况下:
社保交35年:4210元+3490元=约7700元。
社保交38年:4570元+3790元=约8360元。
社保交42年:5050元+4190元=约9240元。
养老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在规划个人退休生活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提早规划,以确保自己的养老金权益得到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