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增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以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东方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养老金的调整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退休人员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享受晚年时光。新社通提供最新规划方案,点击下方领取自己专属的方案吧!
养老金背后蕴含着复杂的计算逻辑与多因素的考量。下面跟着社保君一起来看看,缴费年限分别为24年、26年、31年时,退休金能领多少?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东方退休、都按190%缴纳,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工龄24年:基础养老金42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080元=约7280元。
工龄26年:基础养老金456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340元=约7900元。
工龄31年:基础养老金543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980元=约9410元。
养老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受到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档次、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共同影响。其中,社保缴费档次是养老金数额的又一因素。它通常设定为从60%到300%的多个级别,每个级别都对应着不同的缴费比例和养老金领取标准。缴费档次越高,意味着个人在社保账户中的累积资金越多,退休后所能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丰厚。
职工社保和灵活就业社保的区别有哪些?
缴费基数和比例:
灵活就业社保:缴费基数为上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常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按月缴费,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有确定要求;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是为切实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社会保险权益,针对不同类别的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不同的社保优惠。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体系。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社保缴费主体只有个人。
职工社保的强制性特点意味着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个人也需要缴纳一部分费用,属于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