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了解:养老金通常是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来进行组成的。
月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100 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11%/10年×12月(/代替除号)。
基础养老金:为缴费年限乘以1%乘以退休那一年的当地社会平均月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个人账户储存额:是参保人员在缴纳养老保险过程中,个人缴纳的部分以及利息等累计形成的金额。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不同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例如,5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95个月,55岁为170个月,60岁为139个月。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计算系数)。
下面来看看,养老金缴纳年限与领取金额:21年、23年、28年退休金区别有多大?
根据计算公式:在社平工资、退休城市、退休年龄都一样的情况下,跟着社保丫丫一起来看看,缴费年限分别为21年、23年、28年时,退休金是多少呢?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河源退休、都按180%缴纳,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社保交21年:基础养老金327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1780元 = 约5050元。
社保交23年:基础养老金358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1950元 = 约5530元。
社保交28年:基础养老金436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2380元 = 约6740元。
养老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受到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档次、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共同影响。其中,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同样对养老金金额产生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就越少,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个人账户余额下,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可能会略有增加。
》担心养老金不够花?快来领取您的专属方案,点击新社通app养老金规划,为您的退休生活“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