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对养老金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缴费年限,这是因为在基础养老金计算时,本人缴费指数需要加1然后除以2,再与养老金计发基数相乘,而不像缴费年限那样直接相乘,所以重要程度不如缴费年限。
不过,缴费指数这样的算法有利于提低控高,对于缴费指数低于1的人来说,有提高养老金的作用,对缴费指数超过1的人来说,又有控高的作用,这样控制的结果,就能控制缴费水平差异比较大的人养老金之间的差距。
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到2之间比较多见,超过这个范围的比较少,本文中的这张养老金核算表,缴费指数只有0.3688,可谓惨淡有加。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缴费水平第、在低工资地区参保后又在高工资地区退休、省内统筹后平均工资提高等。
比如,张大爷在甲地参保,当地人均工资是3000元,张大爷的工资也是3000元,按照本人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指数就是1。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张大爷到乙地参保,工资缴费基数变成了5000元,那么在乙地退休,缴费指数就不能按照3000元作为基数,需要按照5000元,这就导致缴费指数变低了。
看养老金,
缴费年限高,有望拿到较高的养老金,缴费指数低,又拖了养老金的后腿,看到2181元的养老金,确实挺让人无语的。
缴费年限打好了根基,无奈缴费指数没有跟上,直接拉低了养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