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基础养老金:(当地的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当地的当年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职工社保和灵活就业社保有什么区别?
险种不一样: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体系。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只能交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不能交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极少数省市可以交失业保险。
缴费比例不同:职工社保缴费的比例,除法定的比例以外,社保经办机构会根据单位的情况核定缴费比例。比如工伤保险是根据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和工伤发生的频次核定比例。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比例和职工缴费比例是不一样的。
户籍限制:
职工社保则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承担较大比例,职工个人承担较小比例。
灵活就业社保属于职工社保,只有养老和医保两个险种。
养老保险待遇:无论是职工社保还是灵活就业社保,参保人都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缴费年限要求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相同,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医疗保险待遇:两种社保都包括医疗保险,参保人可以在生病或受伤时享受相应的医疗报销待遇。
生育待遇不同: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主要报销三笔费用,分别是产前检查费、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
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取决于其是否缴纳了生育保险。
一般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自行缴纳的社保中只包含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无法单独缴纳生育保险,因此无法享受生育津贴,只能在医疗保险账户状态正常的情况下,享受极少部分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但如果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了基本生育保险,就可以申请领取生育津贴。具体领取情况如下:
一、生育津贴的领取条件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且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满一定时间(通常为6个月以上)。
二、生育津贴的计算方式
生育津贴的计算公式为: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天)×假期天数。假期天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正常产假、晚育假、难产假、多胞胎生育假以及流产假等。
退休年龄:
职工社保:领取养老金一般要求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
根据最新法规,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将逐步调整。男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仍为60周岁。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