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退休金的方式:用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养老金相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周岁为139个月,50周岁为195个月)
退休金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基本退休金则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共同组成。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余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养老金调整方式如何呢?
定额调整:人人有份的基础福利
定额调整就像“一碗水端平”,无论个人养老金水平高低,每位退休人员都能获得相同的上涨金额。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增加20元,这一调整模式就属于定额调整。
意义:定额调整主要体现养老金的“保基本”功能,确保所有退休人员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尤其是养老金水平较低的群体。
倾斜调整:这可是专门为特殊人群准备的暖心法规。比如说年纪大的退休人员,或者生活在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考虑到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照顾,所以给他们额外的补贴。这真的很贴心,让这些特殊群体在退休后能生活得更安稳。
挂钩调整:多劳多得的体现
挂钩调整则更侧重于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它主要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也就是工龄)以及养老金水平挂钩。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水平越高,在挂钩调整中获得的增加额就越多。比如,某地法规每满1年工龄,每月增加2元,同时按照本人养老金的1%进行增加。对于一位工龄30年、养老金3000元的退休人员,仅工龄挂钩部分就能增加30×2=6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增加3000×1%=30元,总共增加90元。而对于养老金8000元的退休人员,工龄挂钩部分同样是60元,但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则为8000×1%=80元,总共增加140元。这就鼓励了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积累更丰厚的保证。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