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部分,缴费年限是计算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同样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缴费15年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20年可以领取20%,缴费30年可以领取30%,缴费40年可以领取40%,完全成正比的。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仅适用于1996年之前工作的人。具体资格和付款方式因地域而异。
下面随着新社君一起来看看,交了33年的养老金退休工资可以拿多少
吕某,1965年出生于山东枣庄,是一位拥有33年社保缴费记录的退休职工,缴费档次为60%。辛勤工作多年后,他迎来了退休生活。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计算所得,吕某得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到基础养老金约2020元,加上个人养老金约1050元,总计3070元。虽然金额不算多,但对于吕某来说,这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心与保证。
怎样才能提高养老金?
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参保
城市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缴纳社保,会获得更好的养老金待遇。这是因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对养老金待遇有很大影响。
延长缴费年限:
坚持缴费不间断,尽量取得较长的缴费时间。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缴费年限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重要因素,时间越长,养老金越高。
提高缴费基数:
有负担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高基数缴费。相同缴费年限下,缴费基数高有利于个人账户的积累,也能够提高平均缴费指数,进而影响养老金的高低。
避免提前退休:
养老金的发放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有关,而计发月数又与退休年龄有关。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短,每月能领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因此,避免提前退休可以间接提高养老金待遇。
关注个人健康状况:
定期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延长寿命,从而增加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