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基本退休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般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反映了当地一定时期内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其计算公式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而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
个人养老金其计算方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在积累过程中会产生利息,利率的高低会影响最终的账户储存额,从而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退休年龄和计发月数对退休金有直接影响。早退、晚退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通常晚退休者因其较长的预期余寿,退休金计算时使用的计发月数会更多,相对应的每月领取的退休金数额可能会少于早退休者。
缴费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养老金数额。缴费工资越高,意味着个人对养老保险的投入越多,因此退休后能够获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这体现了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多缴多得”原则。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金额就越高。这体现了对长时间缴费的鼓励,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当地职工平均工资:退休工资还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有关。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越高,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数额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不同地区,相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的退休人员,其领取的退休工资可能会存在差异。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