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地缴纳养老保险后,如何合并养老保险成为许多人的难题。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养老保险合并的办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申办材料:
首次参保材料:
户口本原件。
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近期一寸免冠照片(根据具体要求提供,有时可能不需要)。
续接缴费材料:
户口本。
身份证原件。
《职工养老保险手册》(部分地区可能不需要)。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存档卡及其复印件、招工表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办理:
申请转移接续:
前往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提交申办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等。
开具参保缴费凭证:
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审核通过后,为您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申请接续关系
提交转移申请:
携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前往新就业地或户籍所在地的社保机构。
向新参保地社保机构提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
审核与联系: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审核您的申请,确认符合转移接续条件后,向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审核: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审核: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核,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左右。
审核通过后,新参保地社保机构会向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
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办理转移手续:
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在收到联系函后,会清理申请人的参保缴费情况,确认是否有欠费。
办理养老保险基金划转手续,终止申请人在当地的参保关系。
向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办结手续:
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在收到《信息表》和转移基金后,会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手续。
完成养老保险关系的合并,将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余额累计计算。
线上办理渠道:
目前,许多地区已经提供了线上办理渠道,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登录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申请。
掌上12333APP:
下载并安装掌上12333APP,注册登录后选择“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功能,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申请。
电子社保卡微信小程序:
打开微信,搜索“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登录后选择“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功能,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申请。
注意事项:
确保材料真实有效:在办理过程中,务必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以免影响审核进度和合并结果。
关注办理时限:按照法规,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应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因此,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避免超时导致无法合并。
了解方案差异:不同地区的社保方案可能存在差异,在办理前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或访问其网站,了解具体的方案和操作流程。
避免重复缴费:在办理合并手续前,请确认是否存在重复缴费的情况。如果存在重复缴费,需要在合并时进行处理,以免浪费资金。
确认合并结果:办理完成后,个人可通过社保查询系统或前往社保机构查询合并后的养老保险缴纳情况,确保合并成功。
异地养老保险转移需要多长时间?
养老保险合并办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转移接续手续的办理进度。一般来说,整个合并办理过程可以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是对这一时间的详细解释:
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告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合并的具体条件及方式:
一般人群:
2万元(含)以下部分支付比例为65%。
2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部分支付比例为70%。
5万元以上部分支付比例为75%。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0-4万元以下报销85%,4万元-8万元以下报销90%,8万元以上报销95%。不过,这一比例可能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
起付标准降低一半,即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起付标准减半。
报销比例可能更高,且通常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差异:
居民医保支付比例通常低于职工医保。例如,居民医保在2万元以上至4万元部分的支付比例为50%,而职工医保则为60%。
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一般人群有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如199170元)。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通常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连续参保激励:
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后,每连续参保1年,参保人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00元,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转移接续:
这类费用应由责任方承担,不属于大病医保的报销范围。
办结手续与确认阶段:
参保人员必须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这是办理合并手续的前提条件。
因此,整个养老保险合并办理过程最多可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然而,实际办理时间可能因地区、具体情况和办理效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地区可能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办理效率等方式,缩短了合并办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