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增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指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也称为养老金计发基数),这一数据由相关部门统计并公布。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按照各自缴费年限加权平均值。缴费指数等于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上年度的社平工资,对应着60%~300%的缴费档次,一般在0.6~3之间。
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个人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则是指个人在实行养老保险体系前,按照计算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退休工资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在特定时间前参加工作、特定时间后退休的参保人员,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因此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发放方法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具体制定的方法执行。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福州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延伸知识:退休金计算高低与养老保险基数关系怎么样?
因为养老金领取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的两部分的,所以计算时,养老保险缴费越多领取越多的。
养老保险基数影响有以下这些原因: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低对养老金有影响吗?
账户积累:缴费基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速度,基数越高,积累越快。
费用计算:缴费基数是计算养老保险费用的重要依据,基数越高,缴纳的费用越多。
待遇水平:虽然缴费基数不直接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但它通过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间接影响基本养老金待遇。
综上所述,个人养老金的多少与缴费基数密切相关。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