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区别
退休年龄:
灵活就业社保:由于灵活就业社保的缴费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其待遇水平也相对较低。在养老保险方面,灵活就业社保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年龄,男职工60周岁,特殊岗位55周岁,病退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特殊岗位,病退45周岁。随着新规的逐步实施,这一年龄条件可能会有所调整。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社保:个人缴纳社保必须拥有当地户籍,没有当地户籍只能参加城镇职工社保。
职工社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个险种,具有强制性。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只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参加失业保险。
在职员工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可以交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工伤保险。
缴费基数和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通常为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来确定,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缴费档次,有些地区会提供60%至100%的不同缴费档次供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缴费比例一般为20%,其中,8%部分进入个人账户,12%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职工社保的费用则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且用人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职工只需承担小部分,费用通常由单位代扣代缴,更为便捷。
社保的缴费年限直接影响到个人退休金的领取。累计缴费满15年是领取退休金的基本条件。本质上,社保的缴费年限与个人账户都对养老保险待遇有影响,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退休金一般也会相应增加,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
如果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社保缴费年限未满15年,有几种选择:一是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二是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相关要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能够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月领取退休金,个人应当至少累计缴纳社会保险满15年。
温馨提示:本数据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具体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