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金发放标准及申领指南!(07/02)(2)

2025-07-02 14:14
举报

产假多少天2025年新规是什么?

产假的法定天数因地区而异,基本产假时长为98天。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产假:

天数:98天。

内容:包括产前15天和产后83天。

法律依据:有关法规第七条。

2、流产假: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女职工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3、部分地区延长产假:

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在法规的98天产假基础上,额外增加60天奖励产假,使产假总时长达到158天。

四川成都:自2025年2月24日起,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女职工增加一个月产假。

湖北宜昌:鼓励支持城区用人单位将在宜生育妇女产假延长至1年。

4、特殊方案:

产假天数包含双休日和节假日。

若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出现难产或多胞胎生育的情况,产假天数会相应增加。例如,难产增加15天产假,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5、产假期间的待遇: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福利待遇。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6、产假计算方式:

产假按照自然日计算,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

产假天数根据女职工的具体情况(如是否难产、生育多胞胎等)和当地方案确定。

产假天数和法定节假日重叠

生产假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生产假是按自然日计算的连续假期,旨在保险女性在生育期间的休息与恢复权利,期间涵盖的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均计入总,不另行顺延或扣除。以下为具体介绍:

法律依据确定产假按自然日计算:

法律法规: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法规》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这些天数均按自然日计算,未区分工作日与休息日。

假期性质:产假是女职工因生育而享有的法定假期,旨在保险其身体恢复和新生儿照护需求。其计算方式与带薪年休假(按工作日计算)存在本质区别,属于连续性的自然日假期。

实践原则:

假期连续性:产假期间包含的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均计入总天数,无需额外申请或顺延。例如,若产假期间包含春节假期,则春节假期天数直接计入产假总时长。

权益保险: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依法享受生育津贴、工资待遇不变等权益,用人单位不得因假期重叠而降低待遇或扣除天数。

特殊情形处理:

地方性奖励方案:部分地区在法定产假基础上延长假期(如北京市延长30天),此类奖励假同样按自然日计算,包含双休日与节假日。

特殊情形处理:产假结束后若遇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需按正常工作日安排返岗,不得强制占用法定假期。若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需与女职工协商一致。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相关推荐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