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存基数怎么算的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是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即上年度工资总额除以12,这一基数直接确定了职工和单位每月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应每年核定一次,确保基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缴存基数、缴存比例原则上每年核定调整一次,全年应保持不变。按照最低缴存基数执行的缴存单位和缴存职工,每年7月必须按照新的最低缴存基数标准重新核定调整,并开始按核定调整后的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执行。因工作调动,新单位与原单位缴存基数、缴存比例不一致时,可按照新单位的缴存标准重新核定缴存基数、缴存比例。
公积金基数上下限确定标准
缴存基数也有上下限,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不得高于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相关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这意味着,如果职工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超过了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那么其公积金缴存基数应以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为上限。
举例:如果当地的社平工资为3000元,那么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下限为3000元,上限为9000元。
公积金缴费基数下限的确定主要参考当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并结合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进行调整。这样的设定旨在确保所有职工都能参与到公积金的缴存中,为未来的住房需求积累资金。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