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交社保和公司交社保有何区别?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社保:主要涵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能还包括失业保险。
职工社保:通常包括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险范围更全面。
缴费基数和比例:
2024年,上海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基数范围在7384元至36921元之间,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0%,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为10%。
按照2024年北京社保基数下限6821元,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费用情况如下:
养老保险:企业缴纳比例为16%,即1091.36元。
失业保险:企业缴纳比例为0.5%,即34.11元。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比例在0.2%—1.9%之间,假设按0.5%计算,则为34.11元。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企业缴纳比例为9.8%,即668.46元。
综上,企业按照社保基数下限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总费用约为1827.94元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以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且未与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和要求的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法规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社保不受户籍限制,可在上班所在城市购买社保。
退休年龄: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以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参保人员男性年龄满60周岁、女性年龄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满15年且待遇领取地在本经办机构的,由参保单位(灵活就业人员由档案托管单位或个人)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核定养老金申请。不少灵活就业人员,都曾经按“企业职工”参保缴费,而企业“女工人”岗位退休年龄为50岁。对于岗位和参保身份多次变动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其具体退休年龄如何判定,按当地社保要求执行;
职工养老:一般情况下,男性年满60周岁,女管理层55岁,女基层人员50岁。
生育待遇不同:
根据杭州相关法规的解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即可申请生育津贴(一)符合要求条件的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二)职工在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已按要求在本市为其办理参保登记手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并连续缴费(不含补缴)满6个月。另从2022年7月1日起参加灵活就业(失业金代缴)满足条件也可申领。
女职工生育享有生育津贴,以职工产假或者计划生育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前12个月生育保险月人均缴费基数除以30计算。计发天数为:顺产的,158天;难产、剖宫产的,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
退休后的待遇:
养老保险待遇:灵活就业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满足法规要求年限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待遇。
医疗保险待遇:在参保期间,灵活就业人员因病住院或进行门诊治疗时,可以享受医疗报销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主要包括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该养老金根据法规要求计发,并享受正常调整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法规要求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包括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工伤保险: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失业补助金,帮助其渡过失业期。
生育保险:为女性职工提供生育期间的医疗和津贴等。
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什么?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释】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示例】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