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工龄相同,个人账户相同,养老金为什么不一样吗?(2)

2022-05-16 09:57
举报

  第二,社会平均工资。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是跟社会平均工资(很多地区也称为养老金计发基数)相挂钩。退休地方不同社会平均工资差异也是很大的。

  比如说养老金计发基数,江西省2021年是6306元,但是北京市达到了10534元。深圳市企业退休人员也是10360元。

  其实,按照我国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即使我们是相同年限、相同缴费基数产生的养老金也不一样。

  以基础养老金为例。如果假设北京市的社平缴费基数是1万元,个人缴费基数是6000元,在北京就是60%的档次缴费,缴费一年可以领取80元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假设东北地区某省分6000元缴费基数为100%的档次,这种档次的情况下缴费一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即60元每月。很明显还是在社平工资高的地区退休好。

  特别是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方案,如果按法规转移过去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低于60%或者高于300%,依然按照原基数计算平均缴费指数。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会出现平均缴费指数0.3甚至0.4的情况。但是并不影响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

  第三,退休年龄。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非常简单,就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如果是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

  同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30万元,50岁退休可以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1538元,60岁退休就能领到2158元。

  第三,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

  很多人仅仅知道过渡性养老金,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其实,主要是因为有一些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当时并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没有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就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怎么办?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予以补偿。

  不同行业之间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时间是不同的。像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才实施养老保险制改,之前的都是视同缴费年限。而企业普遍是1992至1997年。

  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同,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会多出一定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自然养老金也会不一样。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相关推荐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