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保,灵活就业和城乡居民保险有什么差别?
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城乡居民?这三种医保的区别在哪里?
参保对象:
(具体按照各地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要求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以上,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不包括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及职工);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以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且未与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要求的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法规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退休年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并且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从事有害特殊工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可以提前退休;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以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参保人员男性年龄满60周岁、女性年龄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满15年且待遇领取地在本经办机构的,由参保单位(灵活就业人员由档案托管单位或个人)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核定养老金申请。不少灵活就业人员,都曾经按“企业职工”参保缴费,而企业“女工人”岗位退休年龄为50岁。对于岗位和参保身份多次变动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其具体退休年龄如何判定,按当地社保要求执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不分男女)、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每人只能领取一种养老保险待遇,不能重复领取。
在职职工:缴费将基于自身在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
生育保险待遇
职工社保:能报销生娃费用,还能领生育津贴。
灵活就业社保:能报销生娃费用,生育津贴一般情况是领不了的。
居民社保:目前很多城市将医保与生育保险合并,居民医保也能报销部分生娃费用,不过生育津贴是领不了的。
医保报销待遇
参保人超出门诊统筹年度支付限额后,可使用二次报销待遇。参保人一个医疗年度内发生的住院、门诊慢特病和普通门诊统筹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等按要求报销后,个人累计负担的符合要求的医疗费用给予二次支付。
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及起付线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在职职工有医保个人账户,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参保,可以选择只建统筹基金,不建个人帐户,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4.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可以选择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建立个人帐户!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是单位承担6%,个人承担2%;医疗报销若建立个人帐户,报销都一样。
参保人员可以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报销手续。在区内乡镇级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刷卡报销,在区内及区外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结帐时可直接刷卡报销。
养老金待遇:
职工社保养老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基本养老金:这是职工社保养老待遇的重要部分,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例如,一个60岁退休的职工,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与单位参保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一样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由国、省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支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因地区而异,例如,扬州市江都区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月240元,而某些地区如上海市的基础养老金最高可达每月149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和补贴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对于正常参保的企业职工来说,社会保险包括“五险”: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职工不用操心,企业全部包办。
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